條形碼的誕生與條碼掃描槍的淵源
商品條形碼的發明人諾曼·伍德蘭德(Norman Woodland)已于上周六去世。他于上世紀70年代發明了條形碼,變革了全球商業活動,為消費者的超市購物節約了大量時間。他的女兒蘇珊·伍德蘭德(Susan Woodland)表示,91歲的諾曼·伍德蘭德上周六因老年癡呆癥并發癥在新澤西州去世。根據“通用產品碼(UPC)”組織美國分部GS1 US的說法,目前全球每天掃描條形碼達到50億次。通過手持激光掃描儀和條形碼,可以實現產品快速檢索,快速檢票,跟蹤郵件,以及編碼患者的醫療信息等功能。實際上,條形碼已被廣泛用于全球交通運輸、工業和物流行業。蘇珊·伍德蘭德表示,在設想條形碼的理念時,她的父親以及聯合發明人伯納德·希弗爾(Bernard Silver)是費城一家工科學校的研究生,這家學校是目前德雷塞爾大學的前身。希弗爾偶爾聽說,一名超市高管請求學校校長指派工程專業學生研究一種方法,以更有效地在超市收銀臺檢索商品。蘇珊·伍德蘭德表示:“我的父親很喜歡研究有趣的問題。”諾曼·伍德蘭德當時基于摩斯密碼設計了一種編碼,并于1949年與希弗爾一同申請了全球第一個條形碼專利。諾曼·伍德蘭德1951年加入了IBM,兩人于1952年獲得了這項專利。IBM在一份公告中表示,直到專利申請的20多年之后,才出現了合適的激光技術,從而使條形碼可以商用。美國發明家名人堂的資料顯示,希弗爾1963年去世。希弗爾和諾曼·伍德蘭德于2011年進入了美國發明家名人堂。蘇珊·伍德蘭德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技術花費如此長的時間才得到應用,這令我父親失望。”根據IBM的資料,全球第一次掃描條形碼的操作發生在1974年6月26日的俄亥俄州Troy。當時,一名收銀員為購物者克萊德·道森(Clyde Dawson)掃描了10包箭牌口香糖,價格為67美分。這標志著條形碼技術的誕生。70年代末,諾曼·伍德蘭德對于條形碼的商用興奮不已。蘇珊·伍德蘭德表示:“我父親是友好的人,他對發明條形碼感到非常激動。他喜歡與超市收銀員交談,詢問他們對條形碼掃描儀怎么看,其中存在什么問題,他們希望有什么改進。”諾曼·伍德蘭德一直試圖讓條形碼技術更完美。蘇珊·伍德蘭德表示:“他參與設計了整個系統,包括使用者的站立方式,激光掃描儀的放置高度,以及如何保護人們的眼睛不受激光傷害。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諾曼·伍德蘭德同時也是研究美國原子彈“曼哈頓項目”的一名歷史學家。不過蘇珊·伍德蘭德認為,他更重視條形碼的發明。
掃描槍作為光學、機械、電子、軟件應用等技術緊密結合的高科技產品,是繼鍵盤和鼠標之后的第三代主要的電腦輸入設備。掃描槍自80年代誕生之后,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
條形碼 作為一種及時、準確、可靠、經濟的數據輸入手段已被物流信息系統所采用。在工業發達的國家已經普及應用,已成為商品獨有的世界通用的“身份證”。
工作原理
常見的掃描槍一般由光源、光學透鏡、掃描模組、模擬數字轉換電路加塑料外殼構成。它利用光電元件將檢測到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再將電信號通過模擬數字轉換器轉化為數字信號傳輸到計算機中處理。當掃描一副圖像的時候,光源照射到圖像上后反射光穿過透鏡會聚到掃描模組上,由掃描模組把光信號轉換成模擬數字信號(即電壓,它與接受到的光的強度有關),同時指出那個像數的灰暗程度。這時候模擬-數字轉換電路把模擬電壓轉換成數字訊號,傳送到電腦。
影響要素
掃描槍的分辨率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光學部分,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也就是說,掃描槍的分辨率等于其光學部件的分辨率加上其自身通過硬件及軟件進行處理分析所得到的分辨率。